车圈观察:变革在内卷中悄然打响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爱卡汽车 作者: 编辑:蒲睿 2024-02-18 10:45:12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和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和政策支持,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

  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无疑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发展的年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和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和政策支持,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无论是传统汽车巨头还是新兴的电动汽车品牌,都在努力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大汽车厂商也在智能化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今年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和新企业加入到汽车市场中,使得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大汽车厂商不仅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还需要在品牌营销和服务方面下功夫,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回顾今年的国内汽车行业,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变革和发展的时代。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的发展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内汽车行业还将继续发生深刻变革。接下来让我们一一回顾2023年的汽车行业印记。

  辉煌已经过去,面对未来,所有微型车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时间回到2020年,五菱宏光MINIEV凭借127651辆的销量,在国内纯电动车市场中独占鳌头。在9月至12月的连续四个月中,它甚至超越了特斯拉,稳坐销量榜首。微型新能源车一时间风光无限,吸引了吉利、奇瑞、长安等众多车企的关注。市场上涌现出熊猫mini、小蚂蚁、冰淇淋、糯米等众多微型新能源车。然而,据数据显示,今年这些微型车的销量普遍下滑,出现了断崖式的暴跌。

  事实上,新标准的实施是一件好事。它不仅可以督促新能源车企进行技术升级和迭代,还可以整治微型车价格越来越离谱的现象。这样一来,普通消费者在满足代步需求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技术和性能。新标准的实行有助于回归到消费者对于代步工具的初衷,提升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2024年的微型车市场,日子都不会好过。

  去年年底,乘联会发布了2023年乘用车市场的预测数据。预计2023年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量可达2162万辆,同比增长5.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量可达775万辆,同比增长36.5%,渗透率约35.8%,较2022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表示称,在2022年年末的燃油车车购税减半政策退出和新能源车补贴结束的背景下。2023年中国车市开局偏弱而随后持续走强,在出口加新能源的共同推动下,2023全年销量将创出历史新高。展望2024年的中国车市将更高、更强。

  从目前公布成绩单的车企来看,大部分品牌在2023年依然保持了强劲增速,增长速率超过50%的品牌比比皆是,但除了比亚迪、理想、岚图之外基本都没有完成自己定下的销量目标。关于2024年的车市,乘联会给出了较为乐观的判断:从楼市的影响看,楼市低、车市兴。随着房地产回落,中国消费者投资购房热情回归理性,因此近期购车需求持续恢复。随着美联储加息结束,世界经济的逐步回暖,加之国内楼市的回归低位,会促进乘用车市场的稳定增长。2024年的中国车市将更高、更强。

  时间追溯到2016年,中国开始逐渐涌现出一批自动驾驶企业,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知行科技、MAXIEYE、Nullmax、福瑞泰克等。这些企业分为两派:一派效仿Waymo,致力于L4级别的跨越式发展,将自动驾驶车辆投入实地测试;另一派则学习Cruise,从L2级别逐步演进,为汽车制造商提供解决方案。随着时间推移,渐进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迎来三大巨头的崛起:手机制造商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无人机公司大疆设立车载业务部,自主品牌长城汽车独立智能驾驶前瞻部门,形成毫末智行。在这一过程中,自动驾驶逐渐被更为精准的智能驾驶说法所取代。到了2023年,主打跨越式发展的L4企业多数陷入困境,渐进式发展几近成为智能驾驶唯一路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智能驾驶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仍需依赖外部融资和汽车制造商的支持。在发展不到十年的中国智能驾驶公司眼中,汽车制造商扮演了“大哥”的角色,使得智能驾驶行业仍然是买方市场。

  2023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呈现出动荡的发展态势。初兴于2016年的一大波自动驾驶公司,如小马智行、Momenta等,经历了跨越式和渐进式两大发展路径。然而,到2023年,跨越式发展的大多数企业面临挑战,盈利仍需外部支持。融资和量产成为关键焦点,多家公司通过千元级智能驾驶方案来迎战市场。技术是成功的关键,低成本芯片和自研BEV算法成为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车企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在新时代进一步突显,智能驾驶公司需谨慎选择市场策略,有的甚至在考虑“卖身”以求发展。在这个买方市场中,车企拥有较高话语权,智能驾驶公司需要与之协调发展。2023年对智能驾驶公司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需要在技术、成本和与车企的关系方面取得平衡,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卷”,无疑是2023年新能源车企之间最常被提及的字眼,虽然整体销量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并非普涨局面,只有会“卷”的车企才能从市场中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什么是“卷”?“卷”体现为某一阶段内市场相对供大于求环境下,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出现了同质化的竞争。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就属买方市场,而各车企的技术开发水平、供应商与供应体系、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服务项目与服务水平等又都相似或差不多,多种因素造就了中国新能源车诞生以来最卷的2023年。那么,在有史以来最卷的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在卷什么?如何在2024年打破看起来并不健康的内卷?本篇《年终策划》将一一解读。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内卷现象,其实只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短暂阶段。当前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远未达到你死我活的存量市场争夺阶段。对于行业内的参与者来说,关键在于找准目标市场和明确的市场定位,并真正开发出能够满足特定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只要做到这一点,即使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也总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事实上,真正的淘汰往往来自于自身而非竞争对手。在当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行业内的企业需要不断地自我革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4新能源汽车市场8个预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预测报告》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的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同比增长20%;而汽车出口量将达到550万辆。这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和出口依然是支撑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出现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本期《年终策划》,我们做了8个预测,欢迎一起探讨。

  2024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报告中指出,最高转速20000rpm以上的高效高密度电驱动总成将迎来量产,主动悬架线控技术提升驾乘体验,车身多元材料多点式混合一体成型技术将实现创新突破,AI大模型赋能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等诸多新技术,将进一步引领汽车技术创新方向,为我国汽车行业技术进步,产品力和消费者满意度提升,持续赋能助力。在激烈竞争的当下,新能源车企正在积极寻找突破之路,而技术创新无疑是必经之路。

  2023车企激战MPV的关键一役 

  汽车价格战已贯穿2023整个年度,新能源汽车也卷入了一场激烈的淘汰赛。在这场比拼中,MPV成为了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各家车企如比亚迪、蔚小理等纷纷推出了MPV车型。对MPV的关注程度不言而喻,小鹏甚至将大型纯电MPV销量定为了至关重要的KPI。理想更是表明,理想MEGA将成为“5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车企纷纷投身MPV市场,主要是因为MPV有望使车企脱离价格竞争的泥沼。作为高端车型的代表,大多数新能源车企将MPV的起售价设定在30万以上。这将为车企带来更广阔的毛利空间,极大程度地缓解了行业价格竞争的冲击,甚至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转折点。

  打开高端MPV车型对车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既能通过高定价拓展毛利空间,减轻汽车价格战对企业的冲击,同时还能吸引更抗风险、高价值的用户,增强企业的抵御周期能力。这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即将进行的淘汰赛中,MPV作为关键车型,不仅能够提供新增销量,还有助于车企摆脱激烈的价格竞争,成为新能源汽车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华小魅”平替“蔚小理”  

  电视剧《繁花》热播,不仅勾起人们对上世纪上海十里洋场的记忆,剧中出现的桑塔纳出租车也让不少人发起一波“回忆杀”。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与《繁花》同在一个辉煌时代的“回忆车”上汽桑塔纳(参数|询价)11月销量仅为1台。与桑塔纳有限的销量形成对比的是,上汽集团2023年新能源车销售量高达112.3万辆。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谁能够一直站在时代的浪尖,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戏码也年年都在上演。曾经被奉为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在新能源车快速发展数年后的今天,也逐渐沦落成市场中的“老炮”,如今的“造车新势力”正逐渐被以“华小魅”为代表的手机厂商抢去风头。从华为智选车扩容,到小米汽车即将上市,再到魅族启动DreamCar共创计划,以“华小魅”为代表的新玩家们正逐渐在市场中建立新的玩法。2024年的造车新势力们又会上演怎样的好戏,或许我们能从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发现一些线索。

  造车新势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家厂商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也将更加精彩。无论是老玩家还是新进入者,都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2023合资车企的四个关键词

  合资车企今年的处境可谓“风雨飘摇”,在市场的剧烈变革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过去,凭借燃油车的稳定收益和家底雄厚,合资车企能够从容推进转型计划。然而,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崛起,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市场主导权也实质性丧失。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超越合资份额,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合资品牌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显得缓慢而笨拙,让业界对其前景感到担忧。唱衰声此起彼伏,合资车企的处境岌岌可危。

  然而,就在人们纷纷对合资车企的未来表示悲观时,一些合资车企开始站出来为自己正名。他们强调自己在电动汽车发展、税收贡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认为合资公司的失败绝不是中国汽车工业应该看到的前景。在广州车展上,甚至有合资车企打出了“合资不是落后代表”的口号,试图挽回市场的信心。那么,合资车企到底该不该被唱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思考:合资车企值不值得被期待?

  对于新的合资模式,虽然业界普遍看好,但我们仍需保持警惕。自主品牌在技术发展上的路径依赖是不容忽视的。倘若没有国家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高瞻远瞩与精准施策,缺乏劳动力社会保障领域的相应配套,以及新能源技术研发领域的高效协同,那么即便是获得了中资的纯电技术平台,合资品牌也难以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除非合资双方能够像大众与小鹏那样实现深入共赢的合作,否则这一轮合资车企向自主品牌的倾斜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可能陷入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

  当然,现在远不是自主品牌举杯庆祝的时刻。面对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跨国车企如大众、丰田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这些企业所经历的挑战与挫折远超过中国汽车产业,他们也一次次成功应对了时代的巨变。事实证明,他们并非不堪一击。国际汽车巨头的实力不容小觑,他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暂时失利,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面向未来的准备和布局。因此,自主品牌需要保持清醒的认知,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汽车市场竞争。

  2024新能源汽车技术前景展望  2024新能源汽车技术前景展望

  2023年,汽车行业陷入了激烈的竞争,价格战和智能化升级成为全年主旋律。华为智选车、小米、魅族等生态型新势力纷纷涌现,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为了提升产品力,车企们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各类创新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补能充电等领域都得到了新的技术注入。2024年,新能源汽车技术将会有哪些变革?本期《年终策划》我们来聊一聊。

  将会有哪些变革?

  同时,半固态电池技术的进步也引人注目,其电解质为半固态物质,既有液态又有固态。这种电池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等优势。过去一年里,赣锋锂电等电池制造商公布了半固态电池相关项目的进展,广汽埃安、东风日产、宝马、大众、福特等汽车制造商也相继宣布推出采用半固态或全固态电池的车型。半固态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半固态电池有望逐渐取代传统的液态电池,成为新一代的电池技术。预计在2024年,磷酸锰铁锂和半固态电池将在更多品牌的汽车上实现量产应用。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